名称由来

  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,以其'夏冷冬暖,莹媚如春,饮之宜人'而得名。


  还有一说是:相传在西汉初年,汉高祖刘邦派大将灌婴攻打江南一带,灌婴打下南昌后,又占领了宜春,并决定在宜春这个地方设县。取个什么名字呢?


  开始灌婴想了很久想不出,于是就到外面散散步,时值春末夏初,到处春暖花开,温泉汩汩。于是竟吟起一首诗来:“山青兮,山迭山层挨层,满目春色;水秀兮,水连水泉靠泉,气候宜人。”接着他想了一下对大家说:“就把这里取名为‘春宜’吧!


  后过了一百多年,汉武帝封了一个刘成来这里做官,他在这里的时间长,觉得这里一年四季如春,不光春天宜人,四季都宜人,不如把“春宜”改为“宜春”。意思是:“四季都是宜人的春天”。从此“春宜”就改为“宜春”。

温泉文化

  宜春各县(县级市、区)内均有温泉,共探明的出露点有19处,编制出台了《温泉旅游专项规划》、《温泉发展实施意见》。根据宜春各温泉点水质的成分和与周边文化背景的不同,凸显“泉以硒为贵”,构建“宜春温泉,十泉十美”的发展格局,即彰显明月山温汤富硒温泉,重点打造明月山洪江禅修温泉、樟树易达卤盐温泉、铜鼓福润温泉和汤里温泉、丰城隍城温泉、奉新九仙温泉、靖安江钨温泉和恒茂森林温泉、袁州梅花温泉等十大特色温泉。

方言文化

  赣语分布于宜春市全境,包括宜春市袁州区、高安市、奉新县、靖安县、宜丰县、上高县、万载县、樟树市、丰城市及铜鼓县带溪、棋坪、高桥、幽居、港口等乡。


  客家话分布:铜鼓县60%以上的人口说客家话,分布在县城及丰田、排埠、二源、石桥、温泉、三都、西向、大塅、古桥等乡;万载县有一两万人,集中在邻近湖南省界处;宜丰县黄冈、车上、天宝、同安、花桥等乡,约占全县人口的1/10;奉新县甘坊、七里、西塔、石溪、澡溪、仰山等乡,约占全县人口的1/5;靖安县官庄、躁都等乡;高安市华林乡。